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流连临清 看运河文化的百年繁华(图)

流连临清 看运河文化的百年繁华(图)

2010-9-16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腾讯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临清运河

  因京杭大运河而兴的临清市,是山东的北大门。研究《金瓶梅》专家学者普遍认为,临清正是《金瓶梅》故事发生的背景地。具有开发《金瓶梅》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  千年运河,曾承载着鲁西临清的繁荣,今日水退船隐,只留下历史追寻的故人往事。悠悠京腔、运河钞关、鳌头矶、舍利宝塔……仍然留下谜一般的印记。梅花上将张自忠、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生活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,山东临清这片神奇的土地,令世人充满探寻的目光。

  明、清时期,运河与卫河在临清这里交汇,水运的优势带动了经济的繁荣。有人形容盛极一时的临清:“科第接踵,舟车毕集,货财萃止,诚天下佳丽之地。”特别是自明永乐十五年会通渠开通后,漕运兴盛,临清成为汇集7省漕粮北运的中枢和内陆通往北京的咽喉战略要冲。大小船舶成百上千,南来北往,络绎不绝。

  临清运河沿岸热闹繁盛景象和社会习俗,为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典文学名著《金瓶梅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。以《金瓶梅》(词话本)为例,书中写了主食、菜肴、糕点、酒、茶、干鲜果等多达三百余种,有五十余种面食至今在临清多有流传。如“炊饼”(烧饼)、“黄米面枣儿糕”、“烙饼”、“寿桃”、“玉米面鹅油蒸饼”、“葱花羊肉一寸扁食”、“粽子”、“冷糕”(切糕),还有“花糕、包子、馒头、元宵、麻花”等,都是临清人常吃的面食。“炸酱面、温面”,更是临清人喜爱的饭食之一。这些一起构成了一幅市井生活的画卷,几多风流余韵让人回味。到临清品烧麦,看《金瓶梅》描写的风土人情,别有一番滋味。

  遥想当年,临清运河两岸商贾林立,车水马龙,舟帆船影,达官贵人,赶考举子,大商小贩,无论是从江南入京还是自京南下,临清都是必经之地,就连康熙、乾隆皇帝南巡,也被临清风景所迷,美味所吸引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临清  运河